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并进。小乘声闻行者最後依究竟现观,能得「无生智」悝,大乘菩萨道学人则断除「烦恼」及「所知」悃,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。二者皆须归宗於「以无所得心得无生法忍」悕,因此作为修道所学来说,两行同趣,皆为学人...为:坽所归宗的「教主」有无殊胜功德;夌所受的「教法」是基於自利抑或为一切众生;奅所依「宗见」有否「四法印」、「二无我」,是否超出三界、不落二边,能否灭度生死烦恼。   (二)第二章〈正释四大部派宗义〉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压力,我们在烦恼之前,如果完全禁不起,就太可怜了,永远得不到平安,得不到安身之处。  《俱舍论记》云:“烦恼重,以烦恼能引业障,业障复能引异熟障,如是皆以烦恼为本。”烦恼来了,你要面对他、化解他,如果...、忧郁、嫉妒、迷失、妄想、幻觉、思想偏激、颠倒错乱、懈怠、懒惰、孤僻等。  疾病也像魔鬼一样,在我们身体里有很多的魔子魔孙,平时盘据在心里,随时伺机扰乱我们。依佛教讲,八万四千烦恼就是八万四千种的病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印度的文殊信仰

    也要求做一个佛的候补菩萨,而菩萨是上求菩提,下化众生,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之人。而阿罗汉是已破我执,未破法执;已证我空,未证法空;已断烦恼,未断所知。而菩萨呢?则是二执均破、二空已证、二都断。又,...染污衣”,是说罗汉虽然断了烦恼淫欲,但还有漏失不净,一旦遇到天魔女的诱惑,就会产生遗精、便利、涕唾等不净,染污了罗汉的衣服。二、“无明”,又作“无知”、“痴”,这是说罗汉虽以无漏道修行,断了三界见思烦恼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063182.html
  • 见 鬘 论—略说见及乘差别备忘录

    依次第趣入菩萨十地,成就无上菩提果。  就如同刚刚所讲说到的,中观派有很多大师说声闻有证得法无我者(依龙树菩萨说:有蕴执必有我执。法我执是烦恼,声闻解脱必须断法我执。这是中观应成的主张),也有不承认声...得到解脱(断烦恼,小乘的解脱),一种是获得究竟解脱。这里有二种障碍必须要断除;一种是断烦恼,另外一种获得究竟解脱需断除烦恼及所知。  我们如何区别这两种的障碍,当然依了义经去了解。因为不同的宗派...

    莲花生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2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、无寻唯伺、无寻无伺的次第而修,最终生于色、无色界中,是“世间禅”;若依蕴处界三科、苦集灭道四谛等法修习,厌三界苦,欣涅?乐,破人我执,断烦恼,出世解脱,得离系果者,名“出世间禅”;若依一切法进行修习,所谓缘广大境,具平等智,将整个身心安住在不增不减、不取不舍、自他普度、无住而住的一味境中,既能破我法二执,又能断烦恼所知二,更能证菩提涅?二果,名“出世间上上禅”。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中更将禅分为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

    。小乘声闻行者最后依究竟现观,能得“无生智”〔69〕,大乘菩萨道学人则断除“烦恼”及“所知”〔70〕,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。二者皆须归宗于“以无所得心得无生法忍”〔71〕,因此作为修道所学来说,两行...阿罗汉果、辟支佛道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复次,是法中一切种智,是名菩萨摩诃萨圣无漏法。……断一切烦恼习相续,是名圣无漏法果。〔48〕   佛教所说超出世间的种种法义,不外是“圣无漏法”的修习,以及通过这类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163822.html
  • 禅境与诗情(1)

    )无烦恼可断,无佛道可成,何待手挥慧剑斩,断情缰意锁呢?《首楞严经》又说:一心能转物,即是如来。”就自性而言,菩提烦恼,同体异名,贪嗔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,心路一转,天地空阔,无人、无我、无世界,何有烦恼?何有菩提?贪嗔痴,戒定慧,皆如幻影虚声,了不可得。黄山赵文儒作颂云:  妄想元来本自真,  除时又起一重尘,  言恩动静承谁力?  仔细看来无别人。  宋张拙秀才也说:  断除烦恼重添病,  执著...

    李杏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064012.html
  • 成唯识论之初能变识八段十义注释

    我,此第八识恒时相续,没有间断,是一切有情轮转生死的异熟总报,所以被第七末那识误认为“常、一、主宰”的我,生起爱染,故名我爱执藏。(注:第七识虽亦通俱生法执,此处所说的执藏,但说生起烦恼的我执。)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764037.html
  • 大乘非佛说辨

    ,谓既尽其所有性智。复云智者,显此无颠倒无分别根本智,谓能实证前此一切法无生灭无增减真实法性,烦恼所知二我法二执随眠习气永断无余之所转得,既如其所有性智。如是一切智智谓即正等正觉。等简二乘,虽少有...相且不之解,胡更于中连贯成辞以妄断其差别而自立宗也。故四阿笈摩是佛所说非罗汉说,以彼声闻智慧劣故,慈悲薄故,但求自脱烦恼不能与起广大行故,如独觉。四阿笈摩既佛所说非罗汉说,故大乘经定佛所说,以无大乘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764161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除去  萎花便得显现。】   天眼能见细色,不被远近明暗山石等所。故观未敷之花,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。凡夫肉眼,仅见粗色,稍有隔碍,则不能见。   除去萎花,便得显现。   此是譬喻说,譬如除去烦恼,...可得。   众生落入生死,不得成佛。便是因为无量劫来,虚妄取相,横生烦恼造诸业障。障碍太深,于佛性,不得圆现。本来是佛,却反落入生死六道。   为今之计,只须清净身心不取于相。因为一切法性空无相,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